“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。”春意盎然的时节,一碗热气腾腾的面食,不仅是味蕾的盛宴,更是顺应天时、调养身体的智慧选择。中医讲究“药食同源”,在这个时节,人体应根据不同体质定制专属面单,既能满足口腹之欲,又能滋养身心。
民间有“谷雨吃面,健康无恙”的说法,寓意着以面食的滋养,助力农事,祈求丰收。
在华北平原,谷雨时节槐花飘香,家家户户都会采摘新鲜槐花,与猪肉、韭菜调馅,包成皮薄馅大的槐花包子。槐花性凉,有清热解毒之效,与猪肉的温润相得益彰,既解春燥,又补元气。制作时,将新鲜槐花焯水后挤干水分,与猪肉末、葱姜末、酱油、香油拌匀,包入发面皮中,蒸熟后香气扑鼻。
陕北地区,人们用荞麦面制作饸饹,搭配羊肉臊子和时令蔬菜。荞麦性凉,能清热解毒、健脾利湿,适合春季食用。制作时,将荞麦面和成面团,用饸饹床压入沸水中,煮熟后过凉水,浇上热腾腾的羊肉臊子,撒上葱花、香菜,一碗下肚,浑身舒畅。
每个人的体质不同,春季食面也需因人而异。黄汉超根据常见体质,给出个性化方案:
肝火旺盛型(易口苦、长痘)
推荐面食:菠菜柳叶面。
菠菜富含叶酸,搭配绿豆粉和面,清热效果更佳。
制作教程:将菠菜200克洗净焯水,榨汁后与面粉300克、绿豆粉30克混合,揉成光滑面团,擀成薄片,切成柳叶状。煮面时,搭配黄瓜丝、胡萝卜丝等时蔬各50克,淋上少许香油,清爽可口。
忌口提醒:避免羊肉、韭菜等发物浇头,以免加重肝火。
脾虚湿困型(易腹胀、乏力)
推荐面食:莜面。
莜面富含β-葡聚糖,能促进肠道蠕动,增强免疫力。搭配蘑菇,蘑菇中的多糖可刺激消化酶分泌,助消化。
制作教程:将莜面200克与开水200克,按1:1比例和成面团,揪成小块,搓成鱼鱼状或卷成栲栳栳,上锅蒸熟。
蘑菇卤做法:香菇30克、木耳20克泡发切丁,与肉末50克、葱姜蒜各5克同炒,加酱油10毫升、盐3克调味,加水煮沸,勾芡收汁。
增效技巧:在莜面上撒少许葛根粉(约5克),能健脾祛湿。
气血两虚型(易头晕、手脚凉)
推荐面食:红枣开花馒头。
红枣富含铁元素,发酵后植酸酶释放更易吸收。
制作教程:将红枣90克去核切碎,与面粉300克,按100:3比例混合,同时加入9克红曲米(天然辅酶Q10来源),酵母3克,温水150毫升,揉成面团,发酵至两倍大后,包入红枣碎,捏成开花状,蒸熟即可。
搭配建议:搭配羊奶,钙铁同补,滋养效果更佳。
黄汉超强调,春季食面需遵循“三三法则”,让健康与美味同行。
分量控制:每日不超过3两干面重,避免过量摄入导致消化不良。时蔬搭配:每餐搭配3种以上时蔬,如菠菜、豆芽、胡萝卜等,丰富营养,促进代谢。咀嚼习惯:每口咀嚼不少于30次,细嚼慢咽,减轻肠胃负担,提升饱腹感。老人报全媒体记者:张斯琪
指导专家: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黄汉超
通讯员:李朝、金小洣
编辑:朱志安